邹异跟师医案记录 2023
陈小刚 广西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跟
师
医
案
记
录
2023年 01月~ 2023年12月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陆** |
性别 |
男 |
年龄 |
64岁 |
职业 |
离退人员 |
发病节气 |
小寒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01.06 |
||
主 诉 |
右臀部反复疼痛1年,加重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诉1年来右臀部疼痛反复发作,畏寒,曾多次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病情反复。3天前因受寒后症状较前加重,伴有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髂后脊周围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样筋结,大腿后外侧放射痛,无臀部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骨盆平片示:腰椎、骨盆未见异常。中医诊查:舌质淡,苔薄,脉沉弦 |
|||||||
辩证分析 患者右臀部反复疼痛,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为感受寒湿邪,造成经筋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寒湿邪不去,肌筋挛缩不解,则发生肌结性疼痛。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寒凝血脉证 治法:针刀松解筋结,中药祛寒化湿,解痉止痛。选方:壮药二妙丸加减 处方: 黄柏15g、苍术15g、附片9g(先煎半小时)、牛膝8g、防风10g、独活10g、白芷10、延胡索10、七叶莲8g,炙甘草6g 中药5剂,日/剂,水煎300ml,早晚饭后温服 |
|||||||
体会(不少于50字)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及肥胖女性,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其主要病因为多为寒凝、血瘀、筋脉失养。《素问·痹论》所云“经络时疏,故而不痛,肌肤不营,故而不仁”。二妙散为《丹溪心法》祛除燥湿之要方,加以壮药祛风消肿止痛。方中苍术、附片、牛膝、防风、独活温经散寒除湿,黄柏能够清下焦之邪;七叶莲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具有祛寒化湿,解痉止痛的作用。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指导老师: 陈小刚 继承人: 邹异 跟师日期: 2023年01月06日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甘** |
性别 |
女 |
年龄 |
53岁 |
职业 |
其他 |
发病节气 |
立春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2.13 |
||
主 诉 |
腰臀部反复疼痛2年,加重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诉2年来腰臀部疼痛反复发作,曾多次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病情反复。3天前因不慎扭伤后症状较前加重,伴有右下肢麻痛,行走不利。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L3-5棘突间隙及右侧棘突旁压痛明显,髂后脊周围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样筋结,右大腿后外侧放射痛,无臀部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骨盆平片示:腰椎、骨盆未见异常。中医诊查:舌质暗红,苔薄,脉弦。 |
|||||||
辩证分析 患者腰臀部反复疼痛,右下肢麻痛,行走不利,加上有扭伤病史,造成经筋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瘀血阻滞静脉致使血脉不痛,则发生肌结性疼痛。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松筋解结,解痉止痛 选方:小针刀松解结合自制“壮族活血消痛酒”外用 处方: 在L3-5棘突间隙及右侧棘突旁及患侧髂棘最高点下1.5cm寻找条索硬结,消毒后使用汉章牌0.8号小针刀按照三步法实施针刀闭合松解术。结合自制“壮族活血消痛酒”外用,辅以拉伸功能锻炼巩固疗效。 |
|||||||
体会(不少于50字) 腰痛伴右下肢麻痛,坐骨神经受到卡压,会导致腰臀部肌肉无力,故主张筋骨并重、内外兼治,运用中医外治小针刀松解肌痉挛,调节筋骨平衡,在临床上收到满意疗效。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指导老师: 陈小刚 继承人: 邹异 跟师日期:2023年 2 月 13 日
患者姓名 |
李** |
性别 |
男 |
年龄 |
61岁 |
职业 |
离退人员 |
发病节气 |
雨水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3.3 |
||
主 诉 |
腰痛,左下肢麻木7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7天因劳累后开始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左下肢麻木,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自行予药膏、药酒(具体药物不详)后,疼痛症状稍减轻,左下肢麻木无改善。刻下症:腰部持续性胀痛,左下肢后外侧麻木,腰部活动受限。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舌淡暗,舌下络脉瘀曲,苔薄白,脉弦涩。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浅,屈伸活动受限,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紧张,L4-S1棘突间及棘突左侧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5°(+)右侧8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骨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4”字征左侧(-)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
|||||||
辩证分析 患者因过度劳累后致使经筋的主干出现“差爻”“乖张”“偏纵”,即“骨错缝、筋出槽”,形成筋结、条索,治以“松筋解痉”“整复骨错”为原则,采取壮医经筋疗法循筋摸结,理筋解结。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松筋解痉”“整复骨错 选方:手法治疗 处方: 通过循足太阳经筋寻找“筋痛点”“筋结点”的位置,采用按、揉、点、推、弹拔等手法沿着足太阳经筋全线进行松筋、理筋,重点推按L4-S1棘突左侧旁、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及足太阳经筋沿线上坐骨结节处、臀上皮神经处、臀中肌处、腓肠肌等筋结点。 |
|||||||
体会(不少于50字) 吴涕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对经筋手法的原则进行了高度概括。“腰因挫闪身难动……大抵脊筋离出位,至于骨缝裂开。将筋按捺归原处,筋若宽舒病体轻”,最终达到“筋归槽,骨归位。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谢** |
性别 |
女 |
年龄 |
50岁 |
职业 |
工人 |
发病节气 |
春分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4.10 |
||
主 诉 |
左中指屈伸活动不便疼痛一个半月 |
||||||
现 病 史 |
1个多月前出现左中指疼痛,肿痛不能活动,无外伤史,曾在外院针灸治疗,目前仍感活动不便,不能完全屈曲。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左手外观无明显异常,中指掌指关节屈伸不便,被动活动可但困难,伸直时有弹响,掌指关节掌侧有压痛性结节。中医检查:舌质暗红,舌苔白,脉细。 |
|||||||
辩证分析 患者感受风寒湿邪,邪留经络,经络闭阻,不通则痛。病程日久,关节挛缩,屈伸不利。 |
|||||||
中医(壮医)诊断: 痹症 证型: 寒湿阻络 治法: 舒筋通络、散寒除湿 选方:小针刀治疗+中药外洗 处方: 宽筋藤(勾丛)30 广西海风藤30 骨碎补(兴盆) 30 千斤拔(棵壤丁)30 艾叶9 桂枝(能葵)15 牛膝15 鸡血藤(勾勒给)30 红花10 当归15 苏木15 盐杜仲(棵杜仲)15 7剂,每日1剂,水煎外洗患手,每日2次。 |
|||||||
体会(不少于50字) 狭窄性腱鞘炎治疗关键在于松解狭窄的腱鞘,使肌腱功能恢复。配合中药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可减少针刀治疗后遗疼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黄帝内经。痹论》“痹,.....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经针刀松解、中药治疗后风寒湿去除,疾病痊愈。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宋** |
性别 |
女 |
年龄 |
72岁 |
职业 |
离退休 |
发病节气 |
立夏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5.15 |
||
主 诉 |
腰部疼痛,双下肢麻痛3年,加重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3年前因劳累后开始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双下肢麻木,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自行予药膏、药酒(具体药物不详)后,疼痛症状稍减轻。近3天因不慎扭伤后上症较前加重。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舌淡暗,舌下络脉瘀曲,苔薄白,脉弦涩。查体: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紧张,L3-L5棘突间及棘突左侧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5°(+)右侧6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骨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4”字征左侧(-)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 |
|||||||
辩证分析 患者因过度劳累后致使经筋的主干出现“差爻”“乖张”“偏纵”,即“骨错缝、筋出槽”,形成筋结、条索,治以“松筋解痉”“整复骨错”为原则,采取壮医经筋疗法循筋摸结,理筋解结。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松筋解结,解痉止痛 选方: 手法治疗 处方: 通过循足太阳经筋寻找“筋痛点”“筋结点”的位置,采用按、揉、点、推、弹拔等手法沿着足太阳经筋全线进行松筋、理筋,重点推按L3-L5棘突左侧旁、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及足太阳经筋沿线上坐骨结节处、臀上皮神经处、臀中肌处、腓肠肌等筋结点。 |
|||||||
体会(不少于50字) 患者因过度劳累后致使经筋的主干出现“差爻”“乖张”“偏纵”,即“骨错缝、筋出槽”,形成筋结、条索,治以“松筋解痉”“整复骨错”为原则,采取壮医经筋疗法循筋摸结,理筋解结。通过循足太阳经筋寻找“筋痛点”“筋结点”的位置,采用按、揉、点、推、弹拔等手法沿着足太阳经筋全线进行松筋、理筋,重点推按L4-S1棘突左侧旁、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及足太阳经筋沿线上坐骨结节处、臀上皮神经处、臀中肌处、腓肠肌等筋结点。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黄** |
性别 |
女 |
年龄 |
73岁 |
职业 |
退休 |
发病节气 |
芒种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6.5 |
||
主 诉 |
右臀部反复疼痛半年,加重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诉半年来右臀部疼痛反复发作,曾多次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病情反复。3天前不慎扭伤后症状较前加重,伴有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臀部走窜疼痛、肿胀,甚或刺痛、疼痛固定、拒按,时放射至大腿后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
|||||||
辩证分析 患者右臀部反复疼痛,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病因病机多为劳作过度、闪挫导致腰臀部筋肉损伤,气血凝滞,经脉不畅,不通则痛。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行气活血,解痉止痛 选方: 壮药芎归汤加减 处方: 川芎12、当归12、红花10、赤芍12、飞龙掌血15、下山虎12、上山虎12、九节风10 中药5剂,日/剂,水煎300ml,早晚饭后温服 |
|||||||
体会(不少于50字)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及肥胖女性,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其主要病因为多为寒凝、血瘀、筋脉失养。《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所云“经络时疏,故而不痛,肌肤不营,故而不仁”。叶天士所云:“积伤入络,气血皆淤,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实证为主,亦有虚证,发病机制为实证多由外伤、寒、湿病邪留注肌肉、筋骨,造成筋脉阻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急性发病多为寒凝血脉;虚证多由肝肾亏虚导致血行迟滞,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则多归于筋脉失养。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胡** |
性别 |
女 |
年龄 |
54岁 |
职业 |
退休 |
发病节气 |
夏至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7.3 |
||
主 诉 |
右臀部反复疼痛半年。 |
||||||
现 病 史 |
患者诉半年来不慎扭伤右臀部疼痛反复发作,曾多次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病情反复。伴有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臀部走窜疼痛、肿胀,甚或刺痛、疼痛固定、拒按,时放射至大腿后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
|||||||
辩证分析 患者右臀部反复疼痛,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病因病机多为劳作过度、闪挫导致腰臀部筋肉损伤,气血凝滞,经脉不畅,不通则痛。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行气活血,解痉止痛 选方: 壮药芎归汤加减 处方: 川芎12、当归12、红花10、赤芍12、飞龙掌血15、下山虎12、上山虎12、九节风10 中药5剂,日/剂,水煎300ml,早晚饭后温服 |
|||||||
体会(不少于50字)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及肥胖女性,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其主要病因为多为寒凝、血瘀、筋脉失养。《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所云“经络时疏,故而不痛,肌肤不营,故而不仁”。叶天士所云:“积伤入络,气血皆淤,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实证为主,亦有虚证,发病机制为实证多由外伤、寒、湿病邪留注肌肉、筋骨,造成筋脉阻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急性发病多为寒凝血脉;虚证多由肝肾亏虚导致血行迟滞,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则多归于筋脉失养。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陆** |
性别 |
男 |
年龄 |
45岁 |
职业 |
工人 |
发病节气 |
大暑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8.7 |
||
主 诉 |
右臀部反复疼痛1年。 |
||||||
现 病 史 |
患者诉1年来不慎扭伤右臀部疼痛反复发作,曾多次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病情反复。伴有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患者右臀部反复疼痛,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病因病机多为劳作过度、闪挫导致腰臀部筋肉损伤,气血凝滞,经脉不畅,不通则痛。 |
|||||||
辩证分析 患者右臀部反复疼痛,大腿后外侧麻痛,行走不利,病因病机多为劳作过度、闪挫导致腰臀部筋肉损伤,气血凝滞,经脉不畅,不通则痛。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松筋解结,解痉止痛 选方: 手法治疗 处方: 通过循足太阳经筋寻找“筋痛点”“筋结点”的位置,采用按、揉、点、推、弹拔等手法沿着足太阳经筋全线进行松筋、理筋,重点推按竖脊肌、臀中肌及足太阳经筋沿线上坐骨结节处、臀上皮神经处、臀中肌处、腓肠肌等筋结点。 |
|||||||
体会(不少于50字) 《伤科补要》云:“轻者仅伤筋肉易治,重则骨缝参差难治,先以手轻轻搓摩,令其骨合筋舒”,手法治疗可以改善筋骨关系,脊椎关节位置复常,筋骨和合,则气血自畅,疼痛即消。壮医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首先运用理筋手法从足到腰全线松解筋结和筋挛;其次运用结节手法根据筋结大小、硬软及位置,用拇指指腹配合肘部点按,使肌筋结充分松解、软化。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梁** |
性别 |
男 |
年龄 |
58岁 |
职业 |
工人 |
发病节气 |
白露 |
婚否 |
就诊日期 |
2023.9.11 |
|||
主 诉 |
腰臀部反复疼痛1年。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1年前因劳累后开始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双下肢麻木,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自行予药膏、药酒(具体药物不详)后,疼痛症状稍减轻。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舌淡暗,舌下络脉瘀曲,苔薄白,脉弦涩。查体: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紧张,L3-L5棘突间及棘突左侧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5°(+)右侧6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骨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4”字征左侧(-)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 |
|||||||
辩证分析 患者因过度劳累后致使经筋的主干出现“差爻”“乖张”“偏纵”,即“骨错缝、筋出槽”,形成筋结、条索,治以“松筋解痉”“整复骨错”为原则,采取壮医经筋疗法循筋摸结,理筋解结。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松筋解结,解痉止痛 选方: 手法治疗+小针刀治疗 处方: 使用汉章牌0.8号小针刀按照三步法实施针刀闭合松解术;通过循足太阳经筋寻找“筋痛点”“筋结点”的位置,采用按、揉、点、推、弹拔等手法沿着足太阳经筋全线进行松筋、理筋,重点推按L3-L5棘突左侧旁、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及足太阳经筋沿线上坐骨结节处、臀上皮神经处、臀中肌处、腓肠肌等筋结点。 |
|||||||
体会(不少于50字) 《东垣试效方•腰痛论》所言“足太阳膀胱之豚,所过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故为病者项如拔,夹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是经气虚,病痛生矣”,可见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除在疼痛之处与条索、结节等阳性反应点以及病变之腰椎间盘处施用手法外,还有必要在相关经脉上如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进行循经推拿。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潘** |
性别 |
女 |
年龄 |
59岁 |
职业 |
退休 |
发病节气 |
寒露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10.17 |
||
主 诉 |
腰臀部反复疼痛10年。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10年前因劳累后开始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双下肢麻木,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自行予药膏、药酒(具体药物不详)后,疼痛症状稍减轻。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本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臀部肌肉无力,腰痛而不能立,肢体僵硬、麻木等,舌淡红,苔黄少津,脉细。 |
|||||||
辩证分析 患者病因病机多为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肝肾亏虚导致血行迟滞而发病。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筋脉失养 治法: 补中益气,养血益阴,解痉止痛 选方: 壮药芍药甘草汤加减 处方: 白芍12、炙甘草6、黄芪20、白术15、鹿角胶15、全蝎8、蜈蚣8、千斤拔10、牛大力10、走马胎9、草鞋根10 中药5剂,日/剂,水煎300ml,早晚饭后温服 |
|||||||
体会(不少于50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陈小刚教授总结认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实证为主,亦有虚证,发病机制为实证多由外伤、寒、湿病邪留注肌肉、筋骨,造成筋脉阻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急性发病多为寒凝血脉;虚证多由肝肾亏虚导致血行迟滞,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则多归于筋脉失养。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谢** |
性别 |
女 |
年龄 |
85岁 |
职业 |
退休 |
发病节气 |
霜降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3.11.6 |
||
主 诉 |
腰臀部反复疼痛5年,加重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5年前因劳累后开始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双下肢麻木,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自行予药膏、药酒(具体药物不详)后,疼痛症状稍减轻。3天前摔倒后上症较前加重。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舌淡暗,舌下络脉瘀曲,苔薄白,脉弦涩。查体: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紧张,L3-L5棘突间及棘突左侧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5°(+)右侧6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骨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4”字征左侧(-)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 |
|||||||
辩证分析 患者因过度劳累后致使经筋的主干出现“差爻”“乖张”“偏纵”,即“骨错缝、筋出槽”,形成筋结、条索,治以“松筋解痉”“整复骨错”为原则,采取壮医经筋疗法循筋摸结,理筋解结。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病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松筋解结,解痉止痛 选方: 手法治疗+小针刀治疗 处方: 使用汉章牌0.8号小针刀按照三步法实施针刀闭合松解术;通过循足太阳经筋寻找“筋痛点”“筋结点”的位置,采用按、揉、点、推、弹拔等手法沿着足太阳经筋全线进行松筋、理筋,重点推按L3-L5棘突左侧旁、腰大肌、竖脊肌、臀中肌及足太阳经筋沿线上坐骨结节处、臀上皮神经处、臀中肌处、腓肠肌等筋结点。 |
|||||||
体会(不少于50字) 《东垣试效方•腰痛论》所言“足太阳膀胱之豚,所过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故为病者项如拔,夹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是经气虚,病痛生矣”,可见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除在疼痛之处与条索、结节等阳性反应点以及病变之腰椎间盘处施用手法外,还有必要在相关经脉上如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进行循经推拿。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