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深 跟师医案记录 2024
广西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跟
师
医
案
记
录
2024年1月~2024年5月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曾** |
性别 |
女 |
年龄 |
61岁 |
职业 |
退休 |
发病节气 |
惊蛰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4-03-18 |
||
主 诉 |
反复腰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臀部疼痛,时有双下肢麻痛,呈持续性麻痛,起卧床及翻身活动后或劳累后疼痛加重明显,卧床休息可缓解,无大小便失禁,无间歇性跛行。一直间断在外院治疗,病情反复,具体诊疗不详。近3天上症再发加重,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肌肉紧张,L3/4、L4/5、L5/S1棘间及双侧棘旁肌肉压痛,前屈及后伸活动受限,左侧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60°、右7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特殊异常。 |
|||||||
辩证分析:四诊合参,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痛病”范畴,缘于劳累,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瘀血阻滞经脉,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病位在腰,病性属实。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征象。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 证型: 气滞血瘀证 治法: 活血化瘀止痛 选方:针刀治疗+烫熨治疗+中药内服 处方:当归 10g 红花 3g 燀桃仁 12g 川芎 9g 炒酸枣仁 8g 打碎 人参片 10g 另煎 麦冬 8g 制远志 8g 茯苓 8g 桔梗 6g 甘草片 6g |
|||||||
体会: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为内伤和外感。内伤多归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湿、寒、热诸邪痹阻经脉,或暴力扭伤,气滞血瘀 ,经脉不通而致腰痛。故其基本病机是邪实为标,正虚为本,本虚标实。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指导老师:陈小刚 继承人:韦建深 跟师日期:2024年3月19日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刘** |
性别 |
女 |
年龄 |
44岁 |
职业 |
职员 |
发病节气 |
冬至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4-01-05 |
||
主 诉 |
腰臀部疼痛1年余,加重伴左下肢疼痛6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臀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久坐、久立、久行、劳累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无间歇性跛行,无肢体乏力,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至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就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予推拿手法、针灸等理疗后好转。6天前因久坐后上症再发加重,伴左下肢疼痛,行走不利,为进一步系统诊治。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腰椎生理曲度変直,双侧腰部肌肉紧张,L3/4、L4/5、L5/S1棘间隙及双侧棘旁肌肉压痛及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右侧9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梨状肌紧张试验左侧(+)右侧(-),“4”字征左侧(-)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 |
|||||||
辩证分析:患者腰臀部疼痛、左下肢疼痛,行走不利。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四诊合参,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痛病"范畴,缘于劳累,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瘀血阻滞经脉,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病位在腰,病性属实。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征象。 |
|||||||
中医(壮医)诊断: 腰痛 证型: 气滞血瘀证 治法: 活血化瘀止痛 选方:小针刀治疗+烫熨治疗 处方:小针刀取腰部(L3/4、L4/5、L5/S1)(两侧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治疗。 |
|||||||
体会:中医学认为腰痛病因为内伤和外感。内伤多归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湿、寒、热诸邪痹阻经脉,或暴力损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骨腰痛。而西医学认为,腰痛的原因包括局部的肌肉、筋膜损伤,腰椎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不稳定、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的等。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指导老师:陈小刚 继承人:韦建深 跟师日期:2024年1月06日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蔡** |
性别 |
女 |
年龄 |
90岁 |
职业 |
退休 |
发病节气 |
大寒 |
婚否 |
丧偶 |
就诊日期 |
2024-01-21 |
||
主 诉 |
反复双膝关节肿痛30余年,加重1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于30余年前劳累后开始出现双膝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上下楼梯时较明显疼痛,逐渐发展出现右膝活动受限,下蹲、起立困难,自行反复予外涂外用药后,双膝疼痛好转。曾多次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行理疗后症状较前缓解。曾在我科住院治疗,诊断“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予予中壮医外治治疗后好转出院。1天前因久蹲、站起后,双膝关节疼痛再发,呈持续性胀痛,双膝屈伸受限,下蹲起立困难,为求进一步治疗。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右膝关节内侧肿大畸形、肿胀,屈伸活动受限,胫骨平台内、外侧、内侧膝眼、股四头肌内外侧头压痛;左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关节周围轻压痛。膝关节骨响音左侧(+)右侧(+),旋转挤压试验左侧(-)右侧(+),其他检查阴性。双侧膝反射(++)。 |
|||||||
辩证分析:本病中医诊断“膝痹”,缘于患者年老体虚,肝肾亏虚则血运无力,过度劳累损伤筋骨,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而血瘀,为气滞血瘀证。 |
|||||||
中医(壮医)诊断: 膝痹 证型: 气滞血瘀证 治法: 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选方:小针刀治疗+穴位贴敷治疗 处方:牛膝 10g 红花 5g 虎杖(棵天岗) 10g 海桐皮 10g 千年健 10g 制川乌 5g 先煎 续断片 10g 千斤拔(棵壤丁) 10g 大驳骨 10g 独活 10g 伸筋草(棵烟银) 10g 醋乳香 10g |
|||||||
体会:膝痹发病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多为禀赋不足、年老体虚,筋脉失养,筋骨萎软,筋肉挛急而致病。外因则是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关节,经络受阻,致关节僵硬、疼痛、肿胀。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指导老师:陈小刚 继承人:韦建深 跟师日期:2024年1月22日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李** |
性别 |
女 |
年龄 |
64岁 |
职业 |
其他 |
发病节气 |
春分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4-4-1 |
||
主 诉 |
双膝反复肿痛4年,加重1周。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述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不适,下蹲、起立困难,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自行在家休息稍缓解。此后上症时有发作,一直未重视。曾在我科住院治疗,诊断“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予中壮医外治治疗后好转出院。1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再发加重,以左侧明显,为继续治疗而来。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舌紫,舌上有瘀斑,脉涩。左膝关节轻度肿胀,皮温稍高,内外膝眼及髌韧带内、外侧有压痛,膝关节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关节骨擦感(+),骨响音(-),浮髌试验(-)。右膝关节无肿胀,皮温不高,内外膝眼及髌韧带内、外侧有压痛,活动无受限,关节骨擦感(+),骨响音(-),浮髌试验(-)。 |
|||||||
辩证分析:舌紫,舌上有瘀斑,脉涩。四诊合参,本病属于中医学“膝痹病”范畴,缘于平素体虚,肾气不足,不慎外感湿邪毒,经络阻滞,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故发此病。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关节肿胀、疼痛,舌紫,舌上有瘀斑,脉涩为瘀血阻滞之象,属瘀血阻滞证。 |
|||||||
中医(壮医)诊断: 膝痹 证型: 瘀血阻滞证 治法: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选方:针刀治疗+烫熨治疗 处方:烫熨治疗双膝。小针刀治疗双侧(股内、外侧肌止点,髌内、外侧支持带,胫、腓侧副韧带,股直肌腱止点,髌韧带起、止点) 。 |
|||||||
体会:膝痹的针刀治疗,应以舒筋通络,活血导滞为主,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痛点及肌腱附着点处增生肥厚部位松解减张,恢复膝关节的动态平衡。在进行治疗时,伴有髌前皮下滑囊炎者,用针刀将此滑囊的纤维曾切开剥离即可,髌内外侧支持带痛点均在髌骨两侧边缘,切开松解即可。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
指导老师:陈小刚 继承人:韦建深 跟师日期:2024年4月2日
跟师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
邓** |
性别 |
男 |
年龄 |
46岁 |
职业 |
其他 |
发病节气 |
夏至 |
婚否 |
已婚 |
就诊日期 |
2024-6-25 |
||
主 诉 |
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天。 |
||||||
现 病 史 |
患者自诉3天前劳作时不慎摔伤,右肩部着地,当时右肩部、颈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未撞击头部,自行休息后稍缓解,但右肩、颈部一直胀痛,偶有双手手麻,麻木以双侧第1致第3指为主,夜间睡眠时右肩疼痛及手麻明显,经在家自行涂擦药酒后症状未缓解,影响工作、生活及休息。此次为住院治疗而来。 |
||||||
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舌紫,苔白,脉涩。右肩前屈、上举、外展、背伸各方向活动受限,软组织压痛明显,以肱二头肌腱、三角肌、喙突等为主。搭肩试验(-)。未闻及骨擦音,未触及骨擦感。颈椎生理存在,颈部肌肉紧张,活动轻度受限,C2-C7棘突间及棘突旁软组织压痛,双侧肩胛提肌压痛,右侧明显。 |
|||||||
辩证分析:舌紫,苔白,脉涩。四诊合参,本病属于中医学“筋骨病”范畴,缘于外伤跌扑,损伤筋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而血瘀,从而发生此病。病位在筋骨,病性属实,为气滞血瘀之征象。 |
|||||||
中医(壮医)诊断: 筋骨病 证型: 气滞血瘀证 治法: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选方:针刀治疗+手指点穴治疗 处方:手指点穴以颈百劳、肩井、天宗、T3—T9夹脊穴为主。小针刀治疗头枕部、颈部、双肩、背部。 |
|||||||
体会:筋骨病的治疗,首先应分辨好证型,如本例患者,因外伤所致,病程不长,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主,治疗方法可选手指点穴、小针刀、针灸等,在此基础上辅助以中药烫熨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同时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加速患者恢复时间。 导师签名: 2024年6月28日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